阿根廷鱿鱼介电特性和热处理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
阿根廷鱿鱼是世界头足类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11-2012年产量回升(阿根廷渔业发展研究所(INIDEP)),但捕捞量却因市场饱和而受限制,更好的产品消费形态亟待出现。近年来,真空包装的即食鱿鱼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杀菌成为产品工艺流程的最终和关键环节,它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也直接面对消费人群。目前,我国海产品杀菌多用的传统热力杀菌方式技术落后,对产品品质损失较大,而新兴的微波杀菌技术升温迅速,可获得品质较高、营养价值保存较完整的海产品,具有潜在价值。对于阿根廷鱿鱼产业,开发基于微波杀菌技术的高品质即食产品还是个新概念,能带来重要的机遇。为此,本文研究了阿根廷鱿鱼的介电特性和热处理过程的品质变化,并开发出介电特性吻合的模拟食品,为明确阿根廷鱿鱼在微波场中的行为特点,选择最佳的微波杀菌工艺,寻找微波杀菌过程的冷点及温度分布提供参考依据和原材料。主要内容包括: 1、采用同轴探头技术,研究不同部位(背部、腹部、尾鳍、腕部)阿根廷鱿鱼随频率(339.375—2737.8125MHz)、温度(20—130℃)的介电特性变化规律,计算915MHz、2450MHz下的穿透深度dp,建立两频率下随温度变化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1)各部位介电特性(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因子ε")随频率增加减小;随温度升高,ε'减小,ε"增大;4个部位的介电特性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变化程度不同,与各部位组成成分不同有关。(2)dp随温度升高减小,915MHz减小更快,这不利于均匀加热,915MHz下dp约为2450MHz的2倍;121℃,2450MHz下,背部、腹部、尾鳍、腕部的穿透深度分别为4.15±0.08mm、3.87±0.16mm、3.70±0.16mm、4.76±0.29mm。(3)多项式方程y=Ax2+Bx+C能用于预测4个部位ε'、ε"和dp与温度的关系,拟合效果很好。总之,根据dp,阿根廷鱿鱼的片状、条状结构很适合微波杀菌,无需复杂的分割;2450MHz下,背腹部适合同时微波杀菌,尾鳍和腕部或许需要单独进行,这一结论仍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2、采用加热铝盒隔绝法,研究阿根廷鱿鱼热处理过程中热处理损失(WL)、面积收缩率(AS)、含水量(WC)、颜色、质地随温度(20—131℃)、时间(4.5—180min)的变化规律,建立部分品质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1)WL和AS随时间先急剧增加,后缓慢增加逐渐趋于平衡;温度越高,平衡点越大;反应活化能Ea分别为45.99 kJ/mol和32.72kJ/mol。(2)WC随时间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逐渐趋于平衡;温度越高,平衡点越小;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快速下降阶段Ea为47.71kJ/mol。(3)颜色使用CIE L*a*b*,热处理使阿根廷鱿鱼体内面颜色先急剧变白后再变暗,基本逐渐变红、变黄,温度越高,颜色越暗、越红、越黄,但平衡后的黄色却越浅。(4)弹性经历“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过程,粘性经历“略减小—增大—减小”的变化过程。(5)硬度和抗拉强度均随时间先急剧下降,短暂上升后不同程度下降趋于平衡;短暂上升后,温度越高硬度和抗拉强度越小;体外面初始硬度远大于体内面,体外面更耐热;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分别对硬度(体外面)和抗拉强度短暂上升后的快速下降阶段拟合效果最好,Ea分别为46.27kJ/mol和57.90kJ/mol。综合看来,121℃,微波杀菌的时间(包括升温阶段)应控制在7.5—20min,这有利于获得品质较好的产品。 3、使用2种蛋白组分、D-核糖、NaCl、结冷胶和去离子水开发与阿根廷鱿鱼介电特性在2450MHz下吻合的模拟食品,并检验颜色变化是否符合需求。结果表明:配置的8组模拟食品,2450MHz下,ε'、ε"随蛋白组分含量增加而减小,随NaCl含量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增大。模拟食品D(NaCl:1.2g/100g,蛋白组分:16g)、H(NaCl:1.3g/100g,蛋白组分:12g)、F(NaCl:1.2g/100g,蛋白组分:20g)、G(NaCl:1.1g/100g,蛋白组分:24g)分别与阿根廷鱿鱼背部、腹部、尾鳍、腕部介电特性较吻合,经检验颜色变化全部合格,可用于后续微波杀菌研究的原材料。
阿根廷鱿鱼;介电特性;热处理过程;品质变化;微波杀菌工艺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食品加工与安全
薛长湖
2013
中文
TS254.4
110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