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资源有效供给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灾害频发。2009年西南六省及其周边干旱、2010年玉树地震、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暴发历史罕见的雹洪灾害等这些贫乏的自然灾害无不给人民的生活、政府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和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对抗灾减灾起到非常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尤其是在应急救援资源供给方面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应急救援资源本身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点,其背后需要充足的财政资金作为保障和支持,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提供与保障,提高突发事件中应急管理意识,尤其是加强应急救援资源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的建设。但是,大多数学者更多的研究物资储备的选址和调运等问题,却忽视了财政保障的应急救援中应急救援资源充足、及时供给的最坚强后盾,人们对应急救援资源的供给中财政保障机制研究甚少;论文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完善应急救援资源供给中的财政保证机制的建设,能够使财政保障机制在应急救援资源的供给中高效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论文在对国内外应急救援资源供给和财政保障机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安全管理理论为依托,定性研究了应急救援资源的财政保障机制的内涵及其有效供给的影响因素。宏观层面的因素有储备、筹集、调运和组织领导力,财政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财政保障资金储备、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和财政监督及绩效评价制度。 应急救援资源的需求特点与影响因素决定了应急救援资源的有效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应该包括财政资金的预算筹集机制、分配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改革开放以来,应急救援资源的财政保障机制基本建成,但在财政供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各级财政部门缺乏及时有效地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应急救援资源财政管理缺位、应急救援资源资金储备短缺以及缺乏财政支出的动态评估。而财政管理制度不规范、财政保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财政运行制度的不完善是出现上述问题的成因。 在构建财政支出保障的应急救援资源供给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论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AHP评价法,以玉树地震赈灾中应急救援资源供给为案例,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 美日两国应急救援资源财政供给的措施对我国应急救援资源财政保障机制建设有以下启示:首先,要完善法律体系,有效进行应急救援资源管理;其次,要设立应急救援常设机构,同时重视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最后,要健全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提升其风险分担机制的能力。 针对我国应急救援资源财政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实现应急救援资源有效供给对策:在预算筹集机制方面,要完善应急救援资源供给的预备费管理制度,并且建立应急救援资源供给的保险机制;在分配机制方面,要精确应急救援资源供给的财政资金需求的估算同时加强完善相关应急财政资金的支出制度;在监管机制方面,责任部门要完善应急救援资源供给财政保障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同时要不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考核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建立完善的财政审批制度、高效的财政救援领导组织制度、规范的财政专户储存制度和有效的信息传递制度是应急救援资源有效供给的配套措施。
应急救援资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保障;有效供给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财政学
杨林
2013
中文
F812.45
82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