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兔Aplysia pulmonica及海兔来源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的次级代谢产物与生物活性
海兔是海兔科软体动物,以海藻为食,其体质柔软脆弱,且行动缓慢,化学防御是其主要的生存竞争策略。已有研究发现,海兔中的化合物大多来源于其食源海藻。海兔的共生菌也可能参与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海兔体内共生着大量的微生物,目前对海兔来源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对一种南海海兔及海兔来源的真菌中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并对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对一种南海网纹海兔Aplysia pulmonica(GXWZ-29)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鉴定。运用正相硅胶柱层析、ODS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NMR, 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从网纹海兔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1–17),包括5个二萜类化合物(1–5),8个甾体类化合物(6–13),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4–17)。海松烷二萜类化合物(1–5)为Laurencia属红藻的特征性成分,表明了海兔与食源海藻之间的食源关系。化合物1和4为首次在软体动物海兔中发现,为海兔中来源于食源海藻的化学防御化合物增加了例证。 从网纹海兔来源的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Ra29-5)中分离得到了11个单体化合物(18–26,14,16),鉴定为2个2-吡喃酮类化合物(18,19),5个丁内酯类(20–24)、3个生物碱类结构(14,16,26)和1个环戊烷酮(25)。 运用卤虫致死、抗菌、斑马鱼毒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等活性模型,对化合物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4对藤黄八叠球菌Micrococcus luteus(MIC=12.5μM)、白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lbus(MIC=25μM)、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MIC=25μM)、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MIC=25μM)显示抗菌活性;化合物20,25显示卤虫Artemia salina致死活性,LC50值分别为14.38μg/mL和16.52μg/mL;化合物20还表现出斑马鱼胚胎毒性,卵凝结EC50值为36.05μg/mL(24h)。 海兔及其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结果,为研究海兔的化学防御与其食源海藻之间关系提供了化合物基础,对海兔来源微生物与宿主化学防御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海兔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化学防御;分离鉴定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药物化学
邵长伦
2013
中文
Q936
84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