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春秋季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
本文根据2011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乳山湾及邻近海域两个航次的综合调查,对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乳山湾内、外及季节的差异,旨在从生态学角度认识人为干扰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该海域的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采样方法分为采水和拖网,分别对浮游植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011年春、秋两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51属101种,其中硅藻门42属90种,甲藻门7属9种,金藻门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在所有的物种中,硅藻占89.11%,甲藻占8.91%,金藻占0.99%,黄藻占0.99%。调查海域春、秋季水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1.05~50.45×106个/m3,平均11.53×106个/ m3,硅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98.43%;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1.39~47.03×104个/m3,平均13.75×104个/m3,硅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88.14%。硅藻无论在物种数还是丰度上都占绝对优势,是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主要的类群。 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秋季均高于春季,春、秋季表层、网采乳山湾内高于湾外,但春季底层乳山湾外高于湾内,秋季底层乳山湾内高于湾外,硅藻的细胞丰度和总细胞丰度的变化特征一致。 浮游植物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ldii)、菱形藻(Nitzschia spp.)、羽纹藻(Pinnularia spp.)、曲舟藻(Pleurosigma spp.)、圆筛藻(Pleurosigma spp.)、针杆藻(Synedra spp.),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秋季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圆筛藻、针杆藻、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曲舟藻,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夜光藻和佛氏海线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 春、秋季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0.52~3.86,平均1.90,春季平均1.74,秋季平均2.05,秋季高于春季;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11~0.93,平均0.61,春季平均0.66,秋季平均0.55,春季高于秋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介于0.59~4.71,春季平均2.14,秋季平均2.76,秋季高于春季;春、秋季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说明该海域受到了污染。 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春、秋季网采和秋季水采表现出明显的乳山湾内群落特征和湾外群落特征,春季水采浮游植物群落区域性不明显。春季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硝酸盐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溶解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活性磷酸盐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秋季底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盐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亚硝酸盐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春秋季;浮游植物;生态学;环境保护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生态学
2013
中文
Q948.8
82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