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干扰对砂质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的影响
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2年1月(冬季)对青岛仰口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和第三海水浴场的沉积环境及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生物量及类群组成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该研究潮间带沉积物类型为砂质,MDΦ平均值为1.50,第三海水浴场(1.67)>第一海水浴场(1.43)>仰口海水浴场(1.39)。QDΦ平均值0.56,第一海水浴场(0.68)>仰口海水浴场(0.53)>第三海水浴场(0.37);青岛砂质潮间带 Chl-a的平均含量为1.35mg/kg(干重),第一海水浴场(1.40mg/kg)>第三海水浴场(1.34mg/kg)>仰口海水浴场(1.30mg/kg),春季(1.24mg/kg)>秋季(1.18mg/kg)>冬季(1.03mg/kg)>夏季(0.85mg/kg);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0166%,第一海水浴场(0.0261%)>第三海水浴场(0.0172%)>仰口海水浴场(0.0065%),秋季(0.0232%)>冬季(0.0212%)>夏季(0.0174%)>春季(0.015%)。 共鉴定出18种小型底栖生物类群(线虫、桡足类、无节幼虫、轮虫、缓步类、涡虫,介形类,腹毛类,纽虫,多毛类,端足类,等足类,涟虫,海螨类,曳鳃类,双壳类、昆虫类、水螅类),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2339±1146 ind.10cm-2,线虫丰度占绝对优势,为1967±1017 ind.10cm-2;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第三海水浴场(3561±1854ind.cm-2)>第一海水浴场(2484.97±1344.46 ind.cm-2)>仰口海水浴场(1777.51±1519.30 ind.10cm-2)。青岛砂质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2154.09±2203.14μg.dwt.10cm-2,仰口海水浴场(2333.34±2947.44μg.dwt.10cm-2)>第一海水浴场(2251.09±1929.20μg.dwt.10cm-2)>第三海水浴场(1877.83±1565.66μg.dwt.10cm-2)。 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与溶解氧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含量、水温显著正相关,沉积物粒度MDΦ和QDΦ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及各主要类群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第一海水浴场与第三海水浴场的生物类群较为相近,与仰口海水浴场相差较大;N/C值第三海水浴场(840.77)>第一海水浴场(164.76)>仰口海水浴场(18.47),第三海水浴场和第一海水浴场为有机质污染区,仰口海水浴场未受到有机质污染,仰口海水浴场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小,可以作为研究人为干扰对砂质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影响的对照组。 2011年5月13日-6月4日于青岛雕塑园附近的砂质潮间带进行现场模拟实验,研究翻砂、添加浒苔并翻砂对小型底栖生物的影响。现场模拟实验共鉴定出12种小型底栖生物类群,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938.14±496.32 ind.cm-2,线虫平均丰度为878.26±424.97 ind.cm-2,占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的94%;翻砂处理使小型底栖生物发生垂直迁移,没有改变0-20cm深度层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单一因素-添加浒苔对小型底栖生物的影响,浒苔质量是影响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的重要因子,随着浒苔质量的依次递增(0g、5g、10g、15g、20g、25g),小型底栖生物丰度递减,且在两周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型底栖生物丰度递减。
人为干扰;砂质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有机质污染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生态学
周红
2013
中文
Q178.1
134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