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种子下胚轴在幼苗生长期的作用及其机制
本文以我国北方优势海草种类—大叶藻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理学方法,探讨了大叶藻初萌发幼苗不同生长阶段,下胚轴内部营养物质的利用和转化规律;比较研究了大叶藻幼苗不同生长阶段正常组和去下胚轴处理组幼苗存活率、形态指标及幼苗各部分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得出了下胚轴对初萌发幼苗的作用时间、作用程度及大叶藻初萌发幼苗对下胚轴去除的响应。研究结果不仅为利用幼体开展规模化的海草床修复提供技术支持,也为进一步研发海草幼苗下胚轴的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一、为探讨大叶藻初萌发幼苗不同生长阶段,下胚轴内部营养物质的利用和转化规律,于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在室内开展大叶藻幼苗的培育实验,期间定期取样并测定幼苗不同生长阶段下胚轴内部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幼苗生长期间从下胚轴获取的最主要能源物质为糖类,其次是蛋白质和淀粉,脂肪的利用最低;幼苗生长期间,下胚轴内部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阶段性,0~17 d,下胚轴处于快速吸水期和营养物质的快速分解期;17~27 d,总糖和淀粉仍处于快速分解期;至27 d之后,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不明显,逐渐趋于稳定。 二、为探讨下胚轴在大叶藻幼苗生长期的作用,于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室内开展大叶藻正常幼苗和去下胚轴幼苗的培育实验,比较研究了大叶藻幼苗不同生长阶段正常组和去下胚轴处理组幼苗存活率和形态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下胚轴对大叶藻幼苗的作用时间约为0~27 d,即从种子萌发到第一片叶子长度1 cm后继续培养20 d之间,期间去除下胚轴将对初萌发幼苗的生长和存活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从下胚轴的作用程度来看,第一片叶子长度1 cm时去除下胚轴,至培养57 d,其存活率同比正常组下降了36.5%,关键形态学指标叶长、株高和根长分别下降了25.4%、28.9%和32.5%;幼苗在第一片叶子长度1 cm继续培养10 d时去除下胚轴,至培养57 d,其存活率同比正常组下降了18.0%,关键形态学指标叶长、株高和根长分别下降了12.1%、11.4%和13.6%。 三、为探讨大叶藻幼苗应对下胚轴去除的生理响应机制,于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室内开展大叶藻正常幼苗和去下胚轴幼苗的培育实验,比较研究大叶藻幼苗不同生长阶段正常组和去下胚轴处理组幼苗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无论是幼苗的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储能物质为糖类,其次为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的含量最低;去下胚轴后,幼苗做出的响应表现为体内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升高,并推测,这种响应所引起的幼苗内部营养物质含量的升高可能并不足以完全应对下胚轴去除的胁迫,或者下胚轴除了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与深入。
大叶藻;种子下胚轴;幼苗生长期;生理学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渔业资源
张沛东
2013
中文
S968.4
79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