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26574

黄、渤海溶解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分布与影响因素

王毅梦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作为海洋有机体中一种主要的能量、储存和结构物质,碳水化合物也是海水溶解有机碳中主要可鉴别成分之一,同时在海洋食物链循环和碳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近海黄海和渤海纬度跨度不同,其海洋环流、陆源输入和生态环境等也不同,故开展黄海和渤海中溶解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分布、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中国近海海洋有机碳循环状况很有必要。本论文通过2011年夏、秋两个季节的调查航次,以黄海和渤海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黄、渤海海域溶解态单糖(MCHO)、多糖(PCHO)及总糖(TCHO)的含量、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考察了溶解碳水化合物(DCHO)对于溶解有机碳(DOC)的贡献情况。本论文主要得出结论如下:  (1)2011年夏季和秋季黄、渤海水体中溶解碳水化合物浓度分布整体呈现近岸高、外海低,北部高于南部海区的水平分布规律以及表层高、中层和底层略低的垂直分布规律,同时也表现出夏季高、秋季低的季节变化规律。  (2)夏季,渤海和北黄海表层海水中MCHO和PCHO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0~23.7和2.7~22.6μmol C/L,平均值分别为14.9和11.7μmol C/L;南黄海表层海水中MCHO和PCHO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0~13.1和0.7~21.5μmol C/L,平均值分别为8.0和8.5μmol C/L,其中高值区出现在莱州湾口、渤海湾口、鸭绿江口以及山东半岛附近海域,低值区集中在渤海中部及北黄海中部。秋季,渤海和北黄海表层海水中 MCHO和 PCHO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16.6和1.2~50.7μmol C/L,平均值分别为5.1和9.4μmol C/L;南黄海表层海水中MCHO和PCHO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15.4和0.1~9.9μmolC/L,平均值分别为7.3和4.4μmol C/L,明显低于夏季调查结果,在黄海暖水流的影响下,南黄海中部海域出现CHO低值区。  (3)夏季,渤海和北黄海微表层海水中MCHO和PCHO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9~24.1和3.3~30.8μmol C/L,平均值分别为14.6和15.6μmol C/L;南黄海表层海水中 MCHO和 PCHO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6~38.6和1.3~29.3μmol C/L,平均值分别为11.6和14.1μmol C/L,其中渤海、北黄海海域中总体浓度较均匀,没有明显高值;与表层海水一致,在山东半岛南端、胶州湾口附近也出现高值,并在长江口附近出现低值。秋季,渤海和北黄海微表层海水中MCHO和PCHO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57.2和1.1~64.5μmol C/L,平均值分别为8.5和12.2μmol C/L;南黄海表层海水中MCHO和PCHO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14.2和0.7~11.8μmol C/L,平均值分别为9.0和4.3μmol C/L。富集因子表明两个季节调查海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微表层中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富集。  (4)对横跨黄海冷水团南部的H断面和沿东南方向斜跨黄海冷水团北部的B断面在垂直方向上的碳水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其浓度分布总体呈表层高、底层低的特征。夏季受到跃层的影响,底层海水对跃层上方海水营养盐物质的补充受到阻碍,同时在黄海冷水团影响下,部分站位30 m左右处出现极低值;秋季调查断面内水体混合较均匀,底层水体中仍然存在夏季消退的冷水团,碳水化合物浓度变化范围不大。  (5)2011年夏季和秋季两个季节的航次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表层海水还是微表层海水中MCHO和PCHO浓度都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即夏季明显高于秋季,其MCHO和PCHO浓度的分布图虽然有差异,但是大体上呈现出相同的规律;MCHO和PCHO在微表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差异,总体表现出秋季高于夏季,尤其是在渤海、北黄海海域。

溶解碳水化合物;浓度分布;微表层海水;海洋食物链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化学

杨桂朋

2013

中文

P734.2

79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