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分析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节流开源是盘活水资源的根本措施,实施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及产业正处于发展黄金时期,不合理的淡化水价格体系及淡化后浓盐水排放带来的环境影响,是当前产业发展必须面对、解决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参考国外先进海水淡化及浓海水处理技术发展进展,国内学者提出浓海水综合利用策略及一系列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在天津等地方投入试验。本文作者认为各国国情不同,如果盲目学习国外循环产业结构,而缺乏相关产品国内市场调查,并是不明智之举,所以当务之急是充分的前期市场评估,制定合理的循环产业策略。针对淡化水水价问题,尽管国家大力倡导各地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但缺乏统一可行的淡化水价格制定原则。本文研究的目的即针对这两个问题,建立对比分析、参照国外淡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分析浓海水中影响环境的负面因素产生途径、后果及当前国内外浓海水处理研究进展,全面阐述了浓海水中各主要化学资源相对应产业的发展状况。以此为依据,在综合分析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浓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策略——因地制宜提取浓海水中的海盐。封闭海湾附近的海水淡化厂应将副产浓海水中海盐全部提取减轻环境负担,对于开放性海域附近的淡化厂可以舍去以降低成本。其他化学资源Mg、K、Br、Li等应不计成本实现完全提取。 第二,深入分析自来水水价定制原则,采用完全成本法对远程调水和海水淡化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得出造成淡化水价格偏高的体制机制因素。又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归纳出合理的海水淡化水水价制定原则,以求突破海水淡化产业市场瓶颈。一是从水资源价值角度,提出水资源补给费的概念。根据资源价值界定理论,由各地水资源稀缺程度现状出发,提出淡水资源补给费与本地水资源费相当的定价原则。二是根据我国当前淡化厂一般以火力发电厂—海水淡化结合的方式,提出电耗成本即为本厂产电成本,对工程成本进行重新核算。三是借鉴国外海水淡化扶持政策,将海水淡化产业与远程调水放在同一层面,即为城市公用事业进行定价,从投资成本、能耗成本、后期输水工程成本等方面进行再计算,得出一套较为合理水价定制方法。四是根据不同淡化工艺所产水应用领域的不同,提出了分质售水、分质购水的销售理念和“淡化水阶梯水价”的概念,从而达到资源高效利用。
海水淡化;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策略;自来水;水价定制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分析化学
王海增
2013
中文
P747
67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