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萨特:二十世纪的两位伏尔泰——对启蒙时代作家介入的思考
二十世纪,可敬又可怖;这个复杂的大世纪既见证了史无前例的科技飞跃,“美好时代”人们的幸福满足;更随即目睹了狂热嚣张的法西斯与共产极权主义,涂炭生灵直至“杀死上帝”的世界大战,步步维艰的反殖民地运动与云波诡谲的动荡局势。和平与战争,妥协与强硬,前进与倒退,希冀与绝望错综交织,密网般纠缠封锁住了整个20世纪。于是,启蒙成为世纪的主题,启蒙者成为时代的先驱,介入成为文学的旋律:20世纪上半叶的启蒙时代,鲁迅在黑暗的铁屋子里彷徨复呐喊;20世纪下半叶的后启蒙时代,萨特在地狱之门前探索“自由之路”。鲁迅被誉为中国的伏尔泰(埃德加·斯诺:中国的伏尔泰----一个异邦人的赞词),萨特在法国一样享有伏尔泰之名(戴高乐:我们不逮捕伏尔泰)。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对中法两国介入文学代表作家鲁迅与让·保罗-萨特进行比较与思考。论文首先细致分析了两位作家的生活时代与时代背景下人的精神状态。鲁迅生活、写作的启蒙时代与萨特思考、斗争的后启蒙时代有着巨大的相似性;同样,面对荒谬、蒙昧、无序的现世生活,人体验着相似的麻木、焦虑与虚空感。论文第二部分比较观察了鲁迅与萨特的生活轨迹,试图将作家的哲学思想与介入文本还原于其客观世界的肇始与主观经历的端倪。客观世界是绝望的,因此鲁迅与萨特的介入与斗争与其说是为希望而战,不如说是在反抗绝望;然而人的世界是充满希望的,启蒙人智,觉醒人心成为鲁迅与萨特选择以文学介入世界的终极目的。启蒙时代渐行渐远,但与伏尔泰一样,鲁迅与萨特不会没入历史尘埃。介入文学自身虽然有其不可否认的境遇性,但鲁迅与萨特为人与作文的魅力时刻准备与任何时代追求自由的心灵相碰撞。
文学创作;比较文学;鲁迅;萨特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法语语言文学
李志清
2011
中文
I041;I0-03
154
2012-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