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29376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技术创新研究

王旭东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内在的必然要求,区域资源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持续二十多年的高位增长中也付出了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了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和枯竭,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已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资源“瓶颈约束”日益凸显;与资源相对不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许多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甚至不顾区域发展的长远利益,搞“肥水快流”,违规超采、滥采;同时,在粗放型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我们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势必进一步加剧资源短缺和环境失衡的压力,不仅会导致经济长期波动,甚至有可能丧失发展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技术以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因此,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节约能源、资源”,“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①,加快区域技术创新的步伐,建立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体系,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整个研究沿着“区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通过建立有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合理地开发、利用、推广新技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促进区域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构想和思路展开。 为了使整个研究工作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本文首先对自然资源环境理论、区域技术创新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突破区域资源环境约束的技术创新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对资源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技术创新与能力、绿色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及其区域特性的理解和认识、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基本概念、研究的基本理念进行了界定和论述,为整个研究铺垫了理论基础。尔后,研究分析了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状况和区域技术创新在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中的作用。从世界范围看资源短缺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资源环境状况入手,按照自然资源分类和我国省级的行政区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指出了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特别是深入分析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资源耗竭、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同时,阐述了区域技术创新在突破资源环境的重要作用,为提高人们对技术创新在促进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推动资源替代,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打下了理论基础。 为开阔研究的视野,本论文还选定世界上较有代表性的五个国家,即超级发达大国美国、资源欠缺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日本、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发展中的大国印度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各国政府立足于强化突破区域资源环境约束的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的发展态势、特点和一些具体做法,以使研究成果更好地为经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资源环境状况下的区域制定有关技术创新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中,在对我国区域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技术创新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省域为研究单元,利用以往有关区域技术创新的模型增加“资源环境约束因子”构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省区技术创新状况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对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我国省区技术创新状况进行量化比较分析,为探索提升我国不同资源环境和技术创新现状下的省域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区域资源环境瓶颈问题,提供具体可靠的量化分析依据。 本文的落脚点是研究提出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创新的战略思路和对策措施。因此,在整个研究中不仅分析了区域内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技术引进的整合方式方法;还研究论述了区域内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在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以及这些区域创新要素在建立和完善在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分析论述了以技术创新促进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领域,以及以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环境保护,特别是以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环境保护模式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以及区域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分析了技术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核心作用、机理等问题,论述了提高区域以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能力的有关战略思路。指出了包括对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创新综合决策和管理协调机制、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生态园区和清洁生产的技术系统、区域技术创新投资与融资体系建设,以及提高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引进、吸收与扩散能力、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等多个层次和多个角度的以区域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对策措施和途径。 为达到“点面结合,由点带面”的效果,给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更加具体可靠的对策措施,本文还以山东为典型案例,对山东资源分布与区位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山东资源环境约束下区域技术创新的成效、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山东省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创新指导方针、发展目标、重点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等战略措施,为今后区域开发、推广可持续发展科技项目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案例。总之,在理论上本论文试图对以往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整合、丰富和深化,阐述和探讨在一定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区域技术创新怎样作为区域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环境改善的工具突破其约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力求促进我国的各级政府,全面认清区域资源环境态势,从观念上摒弃经济发展采用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用先进技术取代、改造、淘汰那些资源消耗率高和环境污染大的落后技术,优化区域技术创新的环境,发展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资源替代、生态经济为特征的先进技术;力求提供作为中观层次的区域技术创新活动,应如何从区域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扬长避短,实现区域的技术跨越以至生产力的跨越,把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技术创新(包括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寻求各具特色的区域技术创新的具体途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从而提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由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向人与自然和谐友好转变,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进而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本论文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对资源约束下的省区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中,虽然模型应用比传统的一种资源都没有引入的模型进了一步,但由于数据收集困难等原因,模型评价中对“资源环境”因素涵盖的范围不够全面,对某些区域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技术创新对策措施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区域技术创新;资源环境约束;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发展生态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环境科学

曹洪军

2005

中文

F061.5;F061.3

204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