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29044

红鳍东方鲀幼体发育和消化生理的研究

万蓁蓁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s)以其独特的经济和科学价值而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红鳍东方鲀隶属于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河豚,经济价值居鲀类之首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在我国沿海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红鳍东方鲀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低成活率和人工饵料配方的研制仍是难点所在,这就使得关于红鳍东方鲀发育过程中营养需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使红鳍东方鲀产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对红鳍东方鲀幼体发育和不同发育阶段消化生理学进行了基础研究。旨在为了解红鳍东方鲀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及其高效配合饵料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本文采用测量、拍照等方法对红鳍东方鲀不同发育时期形态学及体表黑色素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15-18℃水温时,红鳍东方鲀仔稚鱼发育大约需27天。1-17日龄为仔鱼期;17-27日龄为稚鱼期。初孵仔鱼腹部布满幼体黑色素,随着生长幼体黑色素细胞的形态逐渐发生变化,体积先变大后变小。至17日龄后体表幼体黑色素细胞逐渐被成体黑色素细胞代替。腹部黑色素细胞逐渐减少,体背黑色素细胞逐渐增加,腹部颜色呈现银白色,体背部颜色呈现深绿色,体部斑纹逐渐形成。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红鳍东方鲀仔稚鱼消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与形态学研究。研究发现刚孵出的仔鱼消化道基本没有分化,口和肛门都没有开口。2日龄,直肠和肠之间的紧缢缩可以看见。在内源性营养时期,消化系统的发育主要表现在卵黄囊的消耗和消化道的分化上。同时肝和胰脏在这一时期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仔鱼开口后(3日龄),卵黄囊并没有完全消失,这意味着仔鱼进入了混合营养时期,这时消化道分化为口咽腔、食道、胃、肠和直肠。5日龄,大部分个体的卵黄囊消失。9日龄,卵黄囊完全消失。从5日龄到17日龄消化系统发育的显著特征为消化道上皮类型的转变,气囊、上皮细胞的分化,粘膜褶的增加以及肝和胰脏的生长。从17日龄到27日龄,肠道粘膜褶的丰度和高度以及粘液细胞数量都显著增加。消化系统的发育已基本完成。27日龄,消化系统形态上都已接近于成鱼。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红鳍东方鲀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消化酶以及消化道中与消化吸收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早期仔鱼已具有一定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酸性和碱性蛋白酶比活力在仔稚鱼转变期和稚鱼向幼鱼转变时明显下降,这表明消化酶活性的变化与仔稚鱼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具有相关性。淀粉酶活性先升后降至一相对恒定水平,这是鱼类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脂肪酶在仔稚鱼期活性较低。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升高,这反映了肠道细胞刷状缘膜的逐步发育,也表明了肠道功能的逐步完善。 在红鳍东方鲀进入幼鱼期后,消化机制已经完善,此时,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都会影响其体内消化酶的水平,本文研究了pH值对红鳍东方鲀幼鱼体内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饥饿三天的仔鱼,肠道最适pH为8.5,直肠和胃内蛋白酶活性与pH关系出现双峰型,说明胃和直肠内可能分别存在两组蛋白酶。肝脏最适pH为2。而饥饿7天的仔鱼肠和肝脏的蛋白酶最适pH无变化,直肠蛋白酶最适pH移为8,胃蛋白酶最适pH移为4和6,说明饥饿对直肠和胃的影响较大。

红鳍东方鲀;幼体发育;消化生理;消化系统;消化酶;鲀形目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渔业资源

高天翔

2005

中文

Q959.489

71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