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海洋来源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为有效地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本文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tsFT210,以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诱导及细胞坏死为活性指标,从采自青岛近海海域的24个海泥样品中共筛选出110株放线菌,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菌株10株,活性率为9.1%。并采用活性追踪分离方法对一株放线菌和一株真菌的代谢产物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
采用减压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反相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从具有细胞坏死活性的放线菌H2003分离得到22个单体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方法(UV、IR、MS、1D-NMR和2D-NMR),2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丁二烯二甲酯(2);3,4-二羟基-2-甲基-吡啶(3);对羟基苯甲酸(5);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环-(脯-异亮)(7);环-(脯-亮)(8);环-(脯-缬)(9);4,4’硝基—联苄基(10);环-(脯-苯丙)(11);环-(脯-丙)(12);环-(丙-缬)(13);N-[2-(4-羟基苯基)乙基]乙酰胺(14);环-(羟脯-亮)(15);环-(丙-异亮)(16);环-(丙-亮)(17);环-(缬-亮)(18);环-(脯-酪)(19);环-(甘-苯丙)(20);环-(丙-苯丙)(21);环-(甘-脯)(22)。化合物4初步鉴定为环-(脯-脯-亮-亮),其结构有待进一步确定。从具有周期抑制活性的真菌AspergillusterreusThom中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23);十八碳二烯酸单甘油酯(24);大黄酚(25);大黄素(26);芦荟大黄素(27);苯甲酸(2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9);3,4-二甲氧基苯酚(30);二硫甲基胶霉毒素(31);3-甲氧基苯酚(32);对羟基苯乙腈(33);反-对羟基苯乙烯酰氨(34);顺-对羟基苯乙烯酰氨(35)。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3、24、26、29、30、32对tsFT210小鼠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坏死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4、34具有显著的诱导细胞调亡活性,化合物3、25具有G2/M周期抑制活性,化合物4、5、11具有G0/G1周期抑制活性。
本文首次发现化合物3、11在体外对小鼠乳腺癌温敏型tsFT210细胞具有G2/M期抑制活性。化合物30首次报道具有凋亡活性。
本文通过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对两株菌株通过活性追踪方法共分离鉴定得到34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11、30的抗肿瘤活性为首次报道。成功地分离得到代表菌株AspergillusterreusThom次级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化合物,阐明了该菌株的活性成分。证明该筛选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找到海洋微生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寻找潜在药用价值活性化合物的有效手段。
海洋放线菌;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海洋微生物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生药学
崔承彬;顾谦群
2005
中文
R282.77;R284.2
87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