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事件沉积的识别和重建
本研究基于长江口和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5根岩芯的粒度、元素、生物硅等高分辨沉积记录研究,结合长江特大洪水、该区台风风暴时间序列,识别了各岩芯中事件沉积层,阐述了事件沉积的过程和特征,建立近百年来的洪水、风暴沉积序列。该研究为深入了解高海平面以来的陆架沉积过程和层系的形成提供科学支持。 论文首先利用CMA热带气旋最佳数据集台风资料(1949-2013),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台风十级风圈,将处于十级风圈半径内的区域作为台风影响范围,以此计算出影响东海内陆架区域台风频次。结果显示,在这65年间,东海内陆架区域受台风影响频次在7~61次之间,平均约29次,大部分区域(约85%)10~40次;其中受台风影响最小的区域为长江口,频次为7~27,平均约18次;最大的为闽浙南区,台风次数20~61,平均36次;闽浙北区介于两者之间,台风次数14~45,平均28次。综合来看,受台风影响频次呈现北低南高,近岸低远海高的特征。同时,以大通水文站为控制点,长江洪峰流量为参考标准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了长江数十年来的洪水时间序列。1951-2010间共发育了26次洪水事件,最大的洪水发生在1954年、1998年和1999年,这些洪水期间大通站最大洪峰流量超过了80000 m3/s。 对采自东海内陆架泥质区18、C0702、DH6-1、C0803和DH7-2站的5根重力柱岩芯沉积特征和台风洪水时间序列的对比研究表明:洪水事件以及台风事件都表现为沉积物粒度变粗的特征,沉积物搬运形式均为悬浮搬运悬浮搬运分为两个搬运总体。两种事件沉积的差别体现在沉积层序上的不同,洪水事件沉积表现为粒度向上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风暴事件沉积表现为向上突然变大之后逐渐减小。岩心的灰度可以较好的反应事件沉积,元素组成也出现明显的差别。 长江洪水事件仅能影响紧靠长江口的18站海域附近,浙闽沿岸未记录到洪水事件。虽然台风频繁过境东海内陆架,但风暴事件沉积记录受水深以及离岸远近影响明显,台风事件沉积主要在水深较浅的闽浙沿岸泥质区北部沉积中心记录明显,而台风较多的闽浙沿岸泥质区和台风影响微弱的长江口泥质区台风事件沉积相对较少,甚至没有记录。研究还发现单次台风事件影响范围有限,台风事件沉积空间可对比性差。
海洋泥质区;事件沉积层;特征识别;时间序列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地质
范德江
2015
中文
P736.21
103
2016-0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