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地区咸潮影响因子统计与分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受径流和潮流共同影响,水流往复回荡,易受咸潮威胁。1959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共发生过11次强咸潮。特别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咸潮活动呈现出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增加、上溯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强度趋于严重等的新特点。严重的影响到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本论文,依据长系列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1959年~2005年47年间西江径流量、珠海地区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并通过标准化距平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得出。
径流量是导致咸潮发生的主因;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受流域降水的影响,而流域降水的变化又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平均气温咸潮也存在着微弱影响作用。咸潮发生时冬、春两季的径流量与降水量基本都为负距平、ONI基本指数基本都为“低”或“平”、平均气温略高于常年平均值。
进入90年代以来枯水期(即冬、春两季)西江径流量与流域降水量整体上都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流域平均气温逐年升高的趋势也变得更加显著。这正是90年代以来珠江口咸潮呈现出逐渐趋于频繁与严重的原因之一。
枯水期西江流域降水量的大小、年际变化幅度均自东南至西北呈递减趋势。枯水期西江径流量受流域降水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作用大小及显著性均随着向上游的推进而递减。
ENSO事件前一年11月至当年3月、当年10月至次年3月两个时段内,ONI与西江径流及中、下游降水量具有显著正相关。ONI为负时,同期西江径流量及中、下游降水量出现负距平的概率,后枯水期高于前枯水期。在El Nino当年1~3月和La Nina次年1~3月时,西江流域表现为干旱少雨、径流小的特征。在La Nina当年1~3月时,西江流域主要表现为干旱少雨的特征。
珠江三角洲;强咸潮;径流量;降水量;ENSO事件;ONI指数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工程
郑西来;严金辉
2011
中文
P731.23;X169
84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