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入海点源、海水养殖污染物通量研究
本论文基于908专项—“我国近岸典型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908-02-02-03)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2008年9月和10月对胶州湾主要污染点源和胶州湾海水养殖进行现场调查;运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等对胶州湾主要河流进行了评价,给出了各条河流的首要污染物,并对主要河流河口富营养化状况进行分析;估算了胶州湾点源和海水养殖污染物入海通量。主要结论如下:
1.环胶州湾主要河流5个监测断面中,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法得出,环胶州湾河流污染严重程度排序为:海泊河>李村河>墨水河>娄山河>大沽河。
2.环胶州湾主要5条河流都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可见环胶州湾河流的富营养化现象非常严重,河流输入是陆源污染物入胶州湾的主要来源。5条河流河口区水域同样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2008年富营养化指数E值在8.2-32.8之间。
3.2008年入胶州湾主要点源污染物(COD、DIN、DIP)的入海通量分别为48201.94t/a、11219t/a和676.88t/a。其中,2008年团岛污水处理厂、海泊河、李村河、板桥坊河、娄山河、墨水河、大沽河和其他8大主要点源COD入海通量分别为1840.2t/a、7932.9t/a、10539.2t/a、1541.65t/a、9127.86t/a、5862.5t/a、6959.6t/a和4398.07t/a;DIN入海通量分别为608.32t/a、1986.3t/a、2016.5 t/a、330.55 t/a、1806.75t/a、1000.6 t/a、2609.6 t/a和862.32 t/a;DIP入海通量分别为6.08t/a、93.1t/a、164.5t/a、20.15t/a、24.5t/a、121.69t/a、135.4t/a和102.69t/a。
4.2008年胶州湾海水养殖COD、DIN、DIP的年入海通量分别为5640.6t/a、205.6t/a和35.97t/a。其中,对虾、鱼类和贝类COD入海通量分别为1450.4t/a、796.8t/a和3393.44t/a;DIN入海通量分别为43.6t/a、117.7t/a和44.3t/a;DIP入海通量分别为5.39t/a、23.8t/a和6.78t/a。
5.自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8年以来,胶州湾的海水养殖COD入海通量整体上递增趋势,从2005年以来,海水养殖COD的入海通量呈现平稳的趋势。具体是讲,胶州湾海水养殖COD的入海通量自20世纪90年代初的700t左右,迅速增加到21世纪初的6000t/a左右,2005年以来,COD的入海通量基本保持在5600t/a左右。
6.自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8年以来,胶州湾的海水养殖DIN入海通量整体上递增趋势,从2005年以来,海水养殖DIP的入海通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具体是讲,胶州湾海水养殖DIN的入海通量自20世纪90年代初的60t/a左右,迅速增加到21世纪初的240t/a左右,2005年以来,DIN的入海通量有所减少,基本保持在200t/a左右。
7.自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8年以来,胶州湾的海水养殖DIP入海通量整体上递增趋势,从2005年以来,海水养殖DIP的入海通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具体是讲,胶州湾海水养殖DIN的入海通量自20世纪90年代初的12t/a左右,迅速增加到21世纪初的42t/a左右,2005年以来,DIN的入海通量有所减少,基本保持在36t/a左右。
胶州湾;入海点源;海水养殖;污染物;入海通量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马启敏
2009
中文
X55
54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