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071069

最优失业保险模式的选择及水平研究

张燕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规避风险,但同时,它会给对闲暇有一定偏好的失业者带来一定的负作用,使其工作搜寻强度降低,失业持续时间延长,再就业率降低,从而社会成本增加。因此,好的失业保险制度既要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又要把握保险水平的适度性,以促使失业者积极再就业,即在保障和效率之间达到均衡。所以,从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如何设计失业保险模式及水平,使其尽可能地规避弊端、最大限度地促进失业者再就业,从而改进失业者福利’,节约失业保险成本,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近三十年西方研究的主要课题,即最优失业保险的设计问题。 全文首先论述了研究意义、思路和研究方法。随后,第一部分对西方已有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均衡模型、谨慎预防储蓄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并在这三种模型框架内综述了优化失业保险的四种途径。第二部分在Shavell and weiss(1979)的简单失业保险优化模型基础上,加以改进,构建了包含再就业奖金变量因素,成本限定条件下,最大化失业者福利的失业保险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和失业保险制度特征,提出了基于促进再就业的中国失业保险优化的理论假设。第三部分以青岛市为例对最优失业保险模式及水平设计进行经验研究,主要考虑的是失业保险支付方式变化这一优化途径,运用青岛市失业登记数据,模拟失业保险金随时间固定支付、递减支付和引入再就业奖金的先增后减支付三种模式,将结果进行比较。经分析得出,我国目前施行的固定支付失业保险制度远不是最优,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得到改进和突破;从节约政府成本、促进就业和失业者福利角度,引入再就业奖金的先增后减支付模式要明显优于固定和递减失业保险支付模式。经验研究基本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第四部分归纳全文的研究结论,并对理论模型和假设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效率型失业保险制度和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建议,以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在于在国内较早的应用最优失业保险水平理论对基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借鉴西方经典理论模型,加以改进,构建了我国(青岛市)包含再就业奖金变量因素的失业保险优化模型和理论假设,并应用青岛市失业者登记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合理设计我国失业保险水平提供了理论与实证参考。

失业保险;递减支付;固定支付;再就业奖金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数量经济学

王元月

2007

中文

F840.61

44

2007-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