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物流量的济南综合保税区用地规模研究
综合保税区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集聚、有效地整合土地资源、优化保税货物物流业务流程,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业态,其带来的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也逐渐被认可,在我国各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对外贸易数额巨大且发展迅速,保税物流需求不断增大。在其省会济南设立综合保税区能够为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搭建有效地平台,促进产业调整的步伐。但是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各类保税物流园区的总量规模较大,由于缺乏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使得部分园区的建设不符合区域合理布局的要求。与此同时,各地区物流园区一味追求规模大、占地多、功能全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以建设物流园区为由而进行囤地的做法。 为了避免由于园区建设太大导致的资源浪费或者因为太小而无法满足保税物流的需求这一问题的发生,更加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济南综合保税区建设用地,本文根据山东省、济南市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组合预测的方法对园区分类物流量进行预测,进而计算获得济南综合保税区用地规模的研究思路。 通过对济南综合保税区功能定位研究,确定将区内主要涉及的机电、纺织服装、高新技术和出口加工贸易四个产业的分类物流量作为数据基础。对其进行研究发现分类物流量呈非线性分布,且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指数分布的特点,因此在综合比较了各类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回归分析、神经网络预测的特点、适用范围和预测时间跨度后,选用三次指数平滑模型、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三个单项预测方法对分类物流量进行预测。为了尽可能降低预测误差水平、提高精准度,采用非最优正权法确定组合预测模型的权系数,对分类物流量未来五年的预测值进行线性组合,得到最终的预测数据。并通过修正后的参数法进行计算,确定济南综合保税区的用地规模。 本文通过分类物流量的预测,计算获得能够满足在未来五年内的保税物流需求的济南综合保税区较为合理的用地规模。对于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和规模确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综合保税区;用地规模;分类物流量;业务流程;资源配置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物流工程
李电生
2013
中文
F259.21;F752.5
70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