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27285

中国出口产业隐含碳排放及减排对策研究

张国庆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带动了国际贸易的腾飞,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人类在追求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然而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随着出口额的增加,国内碳排放也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给国内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不断受到国际上碳减排的谴责。十八大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本文以出口隐含碳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口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客观衡量我国出口隐含碳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环境影响,为我国调整出口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依据,亦有利于呼吁国际社会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碳排放责任归属机制。  本文构建了碳排放核算模型,以八种能源为基础,计算了1995-2010年我国国内总的碳排放量,计算结果显示该指标呈逐年增长趋势。通过分析出口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发现,出口的产品结构、贸易方式、区域性特点等都会对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在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计算了相关年份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7年、2002年、2007年这三个年份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分别为:3.5亿吨、5.4亿吨、15亿吨,占当年国内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2%、43%、70%。由此可见,我国为满足国外的消费需求产生了大量碳排放,污染了国内环境。本文进一步运用LMDI指数分析法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最主要因素,且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规模效应在总效应中的贡献率最大,高达113.92%,对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结构效应的贡献率较小,且总体与总效应呈正相关,这表明目前的出口结构不利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减少,合理地调整出口结构才能有效改善国内环境;强度效应与总效应呈反向关系,这表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有效抑制了隐含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可见技术进步对改善国内环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减少我国隐含碳排放的政策建议,包括贸易政策的调整、产业政策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国际合作等,引导我国出口贸易向着低碳排放、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出口产业;隐含碳排放;减排对策;责任归属;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国际贸易学

李京梅

2013

中文

F752.62

93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