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26683

北方海域典型泻湖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植株移植技术的研究

曾星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文以我国北方优势海草种类—大叶藻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比较研究了枚订法、框架法和麻绳夹系法三种海草植株移植方法移植大叶藻植株的存活与定居状况以及形成的斑块海草床的植株密度和生物量等,探讨了三种移植方法在我国北方海域典型泻湖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分析了三种移植方法的影响因子、经济投入、实践效果以及与其匹配进行海草生境修复的适宜环境。研究结果以期为利用植株移植法开展规模化的海草床修复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一、除个别移植月份外,三种移植方法移植大叶藻植株的存活率均保持在60%以上,移植植株的成功定居时间(从植株移植到其存活率基本稳定的一段时期)以枚订法最短,移植植株在移植36±6d后就能够有效定居,框架法次之,为54±15d,而麻绳夹系法时间最长,达到69±27d。从移植植株形态学指标的变化来看,移植操作将对植株的生长产生一定的胁迫,关键形态学参数株高、叶长和叶鞘长等均小于同期天然植株,特别是对于春季移植组。  二、移植植株经长期生长演替后,三种植株移植方法移植的大叶藻植株均形成了斑块海草床。监测结果表明,枚订法移植大叶藻植株形成的斑块海草床的植株密度和生物量均最小,在监测的8月至10月间,其平均值分别为197.3±24.4株/m2和108.5±1.2g/m2,框架法形成的斑块海草床的植株密度和生物量均最大,其平均值分别为329.1±21.1株/m2和181.0±0.4g/m2,麻绳夹系法次之,斑块海草床的植株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72.7±24.7株/m2和177.3±1.0g/m2。  三、估算了枚订法、框架法及麻绳夹系法形成的斑块海草床对碳的固定量,分别约为55.6、103.4、98.3 g/m2。对三种移植方法的经济学分析显示,在浅水区域,枚订法、框架法和麻绳夹系法移植大叶藻植株的总费用分别为10076、10534和10445元/亩,其中麻绳夹系法对海洋环境污染小,适宜在浅水区应用与提倡;在深水区域,枚订法、框架法和麻绳夹系法移植大叶藻植株的总费用分别为16604、15598和16557元/亩,其中框架法水下作业劳动强度小,框架自身对海草具有保护作用,可回收再利用,对斑块草床的形成具有极其有效的作用,且成本与其它两种方法相当,适宜在深水区应用与提倡。研究结果建议,在制定海草移植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移植地点的环境条件、移植方法的移植成本和移植效果、移植时间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拟移植海域进行预实验,验证移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北方海域;大叶藻;植株移植技术;生长发育;形态学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增殖养殖工程

张沛东

2013

中文

S968.4

126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