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承载力评价与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
伴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世界范围内工业化浪潮的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人类自身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趋尖锐,海洋作为资源宝库和人类生存空间的价值大大提升,世界各临海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海洋资源开发,大规模向海洋进军,一股席卷全球的海洋开发热潮悄然兴起。不断升温的海洋开发活动给沿海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由于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大破坏,海岸侵蚀、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渔业资源衰退、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常见并不断恶化,已经给沿海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沿海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各种海洋生态问题多与沿海地区不合理的经济临海布局直接相关。海岸带是地球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地球上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其生态平衡依赖于一系列复杂而独特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些过程极易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的迅速退化。随着临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干扰不断加重,人海相互作用空前增强,而经济临海布局作为生产力在空间上的配置方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剧烈。在经济临海布局中,所布局海域的承载能力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而这一因素历来被传统的布局理论与实践所忽视。事实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摒弃过去单纯依照传统生产力布局理论安排沿海地区涉海生产力布局的错误做法,将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决策因子纳入布局方案的制定,使环境保护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将环境因素纳入沿海地区涉海生产力布局实践必须解决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尤其是海域承载力研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海域承载力即海洋资源和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资源的稀缺性和海洋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导致了海域对人类活动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将临海经济布局在海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这一问题,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还不能为临海经济布局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本文在对海域承载力和经济临海布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海域承载力评价并用于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的一般方法,并以胶州湾为案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应用。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海域承载力与经济临海布局一般关系的研究。在该板块中,论文首先在对海域承载力进行概念解释、内容划分、特征描述基础上,深入归纳总结了海域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然后,对经济的临海布局现象和趋势进行了探讨,基于主导产业分析划分了经济临海布局的基本类型,分析了经济临海布局的内在驱动力和影响因素;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以三种行为、四种变化、五种关系为框架,讨论了经济临海布局对海域承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阐述了港口、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水养殖业、海水制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油气工业、海洋矿业、海水利用业等主要临海经济类型的海洋资源需求与海洋环境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海域可承载的经济临海布局优化途径。二是面向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的海域承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在本部分中,论文首先以P-S-R模型为框架,并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代表性、动态性、可靠性原则,建立了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提出了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运用该指标体系进行面向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的海域承载力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三是对青岛胶州湾地区的实证研究。通过该研究,以案例的形式进一步阐述了应用本文建立的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海域承载力评价,并用于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的一般方法,同时也对环胶州湾地区经济临海布局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农业经济;海洋开发;产业布局;生态承载力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农业经济管理
韩立民
2011
中文
F326.43;F322
180
2012-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